饮用天然矿泉水执行标准(GB8537-2018)解读

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

根据GB 853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定义如下:“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饮用天然矿泉水执行标准(GB8537-2018)解读

解读下来就是: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水源地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些水源必须源自地下深处,且必须确保未受到任何形式的污染。为确保水源的纯净,生产企业还需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的可能性。

饮用天然矿泉水必须达到一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标准,例如锂、锶、锌、硒、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和溶解性总固体等。同时,某些元素的含量还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氟化物含量不得超过1.5mg/L,这一标准能有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水源。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稳定性也是其重要的品质特征。水源的水质、水量、水温和水位等动态指标需在天然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例如,水温的波动可以反映出水质的变化。如果水温发生显著变化,可能意味着水源的水质已经受到影响。此外,过量开采也会导致水源水稳定状态被破坏,可能出现水位下降、水质淡化等问题,从而影响其作为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品质。

我国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多以偏硅酸型、锶型及其复合型为主。对于这类矿泉水,其偏硅酸或锶的含量需达到一定标准,且水源水的水温也有特定要求,通常应在25℃以上。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水源必须是经过深循环形成的地下水,从而确保其品质和口感。

如果水源水的水温设置过低,可能会导致一些浅层地下水也能满足要求,进而影响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整体品质和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因此,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严格把控水源地选择和水质监测是确保产品品质的关键。

矿泉水的形成机理

矿泉水的形成,是自然界中水与岩石之间漫长而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溶滤作用,即水对岩石的溶解和淋滤过程。溶解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晶格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破坏,使得岩石中的化学组分以离子形式融入水中;而淋滤则发生在矿物晶格未受损的情况下,化学组分以化合物的形式进入水中。

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例,这些岩石常富含如钠长石等矿物。在与水长期接触的过程中,这些不溶性的矿物,如钠长石(Na2Al2Si6O16),会发生溶解和淋滤作用,释放出包括偏硅酸在内的各种水溶性离子和化合物,从而丰富了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岩石,因其矿物组成的不同,在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所释放出的组分及其含量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偏硅酸型矿泉水多形成于花岗岩及其他富含二氧化硅的岩浆岩与变质岩区域,而锶型矿泉水则常见于石灰岩地区。

矿泉水形成的宏观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壳的强烈活动,特别是岩浆活动与构造作用。岩浆活动能够将大量的硅酸盐、微量元素以及CO2气体从地壳深处带到浅部,为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岩浆活动带来的热能也使得地壳浅部的温度显著升高,进而加剧了地下水对岩石的溶滤作用,使得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增加。

除了岩浆活动,构造作用也是矿泉水形成的重要因素。构造作用使得地壳发生破裂,形成断裂与裂隙,为地下水在地壳中的赋存与运动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深大断裂,不仅促进了地下水的深循环,使得地下水能够深入到地壳深处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增强溶滤作用,而且还延长了地下水的运动途径,确保了地下水与岩石之间有足够的相互作用时间。

矿泉水是在天然条件下,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深处后,长期与岩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液体矿产。作为一种地下矿产,矿泉水需要经过勘探、开采和加工才能供人类使用。然而,与其他矿产资源不同的是,矿泉水具有再生性。这是因为形成矿泉水的特殊地质环境——“矿水床”在得到源源不断的水源补给时,能够持续产出矿泉水,从而使其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然而,这种可再生性并非无限,如果开采量超过补给量,即出现超强度开采或盲目开采,就会导致水源枯竭、水质淡化甚至恶化,从而将可再生资源变为不可再生。因此,在开采利用矿泉水时,必须注重保护其地质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泉水生产所需资质

在食品分类体系中,饮用天然矿泉水被归类为饮料类。但与其它如纯净水等饮料相比,其生产所须满足的资质要求显著更为繁复。这主要由于在我国,天然矿泉水不仅被视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也属于常规食品类别。因此,生产这类矿泉水的企业必须持有《采矿许可证》、《取水许可证》以及《食品生产许可证》。相较之下,生产纯净水的企业仅需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即可;而生产天然泉水或天然水的企业,除了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还需具备《取水许可证》,因为这类水同样属于水资源。

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某些天然泉水可能达到GB 8537中的界限指标,但如果生产企业没有《采矿许可证》,该水依然不能标榜为饮用天然矿泉水。然而,若企业拥有《采矿许可证》,则可将其开采的水源水包装后称作饮用天然泉水。

申请天然矿泉水生产资质的一般流程如下:

首先,向当地市级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咨询,并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取探矿权,即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

完成矿泉水鉴定后,向当地县区级水利局申请《取水许可证》;

获得取水许可后,再向省级自然资源部门申请《采矿许可证》(招拍挂);

最后,持上述两证向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

在此过程中,建议寻求地质勘探机构的专业协助。

对消费者而言,购买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时,只需检查瓶身主标签上的“矿泉水”字样,即可安心选购。

目前,市面上的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遵循的产品标准主要有三项:国家标准GB 8537、农业行业标准NY/T 2979《绿色食品 天然矿泉水》和企业自定标准。

包装水规范

包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原因及控制措施

2023-8-3 11:11:39

包装水规范

水厂如何避免溴酸盐与铜绿假单胞菌超标?

2024-5-4 20:26: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